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骗子,有骗子的地方往往是在火爆的行业里,比如火爆的互联网里,傻子盯着利息,骗子盯着本金,最后一地鸡毛。
这几年,文旅项目异军突起,各行各业都觉得文旅是朝阳产业,不光传统地产企业在转型,连和文旅八杆子打不着的行业的老板们,也想在文旅里分一杯羹,曾经遇见卖饲料卖家具的也想搞文旅。
大家对文旅热情似火,外行却苦于没有经验,要做项目必先策划规划。于是,各种策划规划大师纷纷粉墨登场,其中的骗术和江湖骗子的手法并无二致,但在人傻钱多的世界里,反而活得很滋润。
有些人,总嫌别人给他戴的帽子太低,商业互吹不过瘾,只好自吹自擂,给自己戴个高比珠穆朗玛峰还高的帽子,对外宣传的头衔前几乎要加个“最”字,比如曾有人自封“最具国际水准的旅游策划师”、“震撼xx界的操盘专家”、“中国顶级的操盘手”、“xx大学客座教授”,其大言不惭的行为,简直可以和科技界的相声专家罗永浩媲美。
这些词用得看着都让人脸红,他们是真敢往脸上贴金,贴得黄灿灿的连爹妈都不认识了,新的《广告法》似乎也没起到什么约束作用。
还好,这些人还有残存的自知之明,没把自己说成国际顶级、全球最牛、全宇宙最智慧的策划大师。
就是这样啼笑皆非的自封名号,在文旅圈里却市场不小,照样有人奉若神明,期待大师为他们的项目出谋划策,点石成金。
拔苗助长常形容人急于求成,反而欲速则不达。有些策划公司,为了让自己的团队出去让甲方信服或者震慑甲方,经常在名片上印些花里胡哨的头衔,有的在公司可能就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专员,递出去的名片至少是总监级。
有不少小年轻,才刚刚毕业没几年,名片上赫然写着“xx公司华东区总经理”、“xx公司首席策划师”、“xx公司文化创意负责人”,让我心生膜拜之意。
曾经接待过一个策划团队,有五六个人,有几位明显稚嫩的不行,接到的名片显示职务最低的就是高级经理,当时心里还纳闷,这么多总字头,谁来干活啊。
名头再高,也怕菜刀(市场检验的刀)。是骡子是马,在项目里溜溜就知道喘气力度如何,拔苗助长,饿死的是自己。
文旅行业火爆后,运营特别成功的并不多,但凡经营不错的,每天都会有络绎不绝的团队考察。如果某个人说xx火爆项目是他做的,无疑极具说服力,让人觉得是实操型大师,这个项目交给他,一定会做出同样火爆的产品来,想想心情都很激动。
有些人,可能只是参与了某个火爆项目一个小环节,却敢说自己全流程把控,核心创意和理念都是自己提出,让人不得不高山仰止。就像网友开玩笑说的,我今天和世界五百强签了个合同,有发票有凭证,实际上是去中石油加了个油或者去营业厅充了个话费。抑或买了几个大公司的几张,也敢声称是世界五百强的股东。
岂料真的让这些人做方案,可能连基本逻辑都搞不清楚,但名声在头顶上悬,还是可以忽悠不少外行人,在赵本山嘴里,没有卖不出去的拐。
行业发展火爆,容易萝卜快了不洗泥,不洗泥就容易搅浑,导致鱼龙混杂,趁机捞一把就走。
古北水镇大火后,曾经有不少企业说古北水镇是其策划或者规划的,口号喊得漫天响,试图去迷惑那些不明真相的老板,谁料真正的操盘者陈向宏发表声明,古北水镇是自己团队全程开发的,没有与任何设计团队合作过,直接打脸,无地自容。
有些人,可能只是在某个知名文旅项目待过一些无足轻重的岗位,根本不了解项目的发展本质,甚至可能压根没有待过,顶多去考察过,却也敢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声称该项目是他操盘的。有些土老板还真信以为真,在知名项目的光环照耀下下,眼睛迷离,把鸡肋方案当成山珍海味,最后却后悔不迭,学费总得有人交。
世间的骗子,简直都是心理学大师,他知道对方心里关注点在哪、知道用什么话术把对方绕晕、知道如何把人骗了还帮助数钱。
在文旅圈的《西游》里,要想取到真经,你若有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,取经路上千变万化的妖怪也终会现原形,骗子终究骗不了一世,世界终究会奖赏那些脚踏实地的人。
骗子公司前期不会让需要需要融资的公司交什么费用,但是要去项目地考察,只要需要需要融资的公司包来回费用就可以了。而真正的公司不会在意这点来回路费的,一般都是自己出。
但是很多需要融资的公司觉得花点小钱是应该的,可是到后面的套路就和下面写的解密差不多了,融资的朋友们希望你们擦亮眼睛!
当时我们的电话打过去,对方热情得很,表示各行各业均可融资,有抵押物可做债权抵押融资,没有抵押物也可以融资,用股权做质押融资,额度高,利息低,前期又没有费用,让我们放心。
骗子们忽悠说,由于不了解项目情况,所以融资项目方的法定代表人要带着营业执照、税务登记证、公司章程等公司基本资料及抵押物资料如房产证、 土地证、采矿证、林权证等到公司面谈,彰显诚意。
我们公司老总高兴得不得了,坐飞机赶过去,到公司后,骗子让部的人来跟你口若悬河地谈骗子公司的成功案例,成功案例的资料有借贷合同、放款凭证等,这一切皆是复印件,后证实均系造假。然后跟我们谈项目的优缺点,谈来谈去,就是我们这个项目符合融资要求,利率有浮动的空间,额度有上调的可能。
两三天后,资金方打来电话,说这个项目股东比较看好,各部门也进行了初步沟通,要求项目方及股东到**开借贷双方的见面会及贷审会,时间已经确定不容更改。我们老板喜不自禁,快马加鞭赶赴**。贷审会开得有模有样,先是项目方作介绍及PPT演示,再是资金方PPT介绍,接着是资金方的财务、法务、、风控、股东代表等纷纷提出尖锐问题,由项目方解释。最后进行表决,多数举手赞成,少数举手反对。贷审会结束。这时资金方最能说的上场了,说你这个项目股东还是很看好,但有暇疵,有的部门有反对意见,很正常,是对资金安全及股东负责。现在要把反对者的嘴堵上,我们问怎么堵?他说:八、九个部门,一个部门买5、6条烟,然后晚上把董事长及股东接出来吃个饭,各部门聚一聚,把问题摆到桌面上,把解决方案完善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没办法,融资心切,买了五万元的烟,半个小时不到的公关,各部门竟一致同意了,并且骗子公司出的同意贷款批复。
资金方董事长、股东及各部门负责人骗吃骗喝定在晚上,还美其名曰要预约董事长及股东,吃饭的地方是他们的点,山珍海味大吃大喝,酒要喝好酒。饭桌上一群人表示这个单子做定了,股东们还假模假样要求控制好风险。酒定饭饱之后,一群人要去夜总会唱歌庆贺庆贺,我们虽感无奈,也只有硬着头皮接受。唱歌的地方是他们的基地,陪唱小姐一个个认识他们。歌唱到一半,妈咪过来说老总们要把小姐带走开房,一人3000元,我们有疑惑,问骗子们领头的,说这是老总们的要求。没办法,只有买单,就这样唱歌吃饭10万元不见了。
第二天,骗子们通知到公司签订《借款抵押合同》,合同是早已拟好的通用版本,填上名称、金额等等即可。合同签毕,又一招驾到——利息共管。骗子说:全国的银行资金是先用后付息,而民间资金是先付息后放款,这既是考验企业的付息能力,也是考验企业的的筹资能力。为了公平起见,由项目方、资金方各出一人到银行开设共管账户,项目方掌管折子、卡、密码,资金方只起监督作用,资金方也拿不走钱。先把三个月利息打到共管账户,项目方想到合同也签了,折子、卡、密码也在自己手上,便放心地将利息打到共管账户。
由于成都有一个庞大的市场,很多骗子公司的幕后老板就是那么两个人,所以骗子的合同版本高度一致,呈现如下特点:①充分利用客户不熟悉土地、房产抵押政策、法规,不了解抵押流程,设置合同陷阱;②天上掉陷饼,民间资金来源成本很高,而投放利率在12%-18%/年,不符合市场规律;③借款合同与抵押合同合并,骗子用《借款抵押合同》忽悠,而房产局办理抵押时不采纳;④债权人为个人,抵押权人为公司,二者无关联关系,故为无效合同;⑤骗子公司无许可证,无法办理房产、土地抵押;⑥抵押权人为公司,房产抵押政策规定公司与公司之间不能办理抵押;土地抵押依照国土资源部2012年143号文第5条规定,土地抵押只能抵押给银行等有许可证的部门,一旦客户提出土地不能办理抵押时,他们会悄悄加上“变性的土地”,土地变性比登天还难;⑦把不能办理抵押的责任推给客户;⑧强加违约责任给客户;⑨他们要求对《借款抵押合同》进行公证,由于债权人为个人,抵押权人为公司,二者不一致且无逻辑关系,公证处会拒绝公证;⑩巧妙利用二人联名共管账户:二人联名共管账户必须二人同时到场并出示身份证方可取款,一个人凭折子、卡、密码取不出钱。骗子让你存钱到二人联名共管账户上,是让你放松警惕放心打利息,钱一旦进去出不来。上述一切均为骗子精心设计的合同陷阱。
利息打入后,骗子们立马通知你将抵押物进行评估,评估公司为他们的设套评估公司,收费高,缴费后评估公司与骗子公司按2:8进行分款,抵押物评估完结再进行法律风险评估,套路如出一辙。至于股权质押评估与抵押物评估一模一样。
一般在资产评估和法律评估之后,骗子们就开始以法律风险、抵押物暇疵等为由进行耍赖,不理不踩。不过有一点,他们会派人到项目方办理抵押或质押,结果可想而知:抵押或质押失败,责任在项目方。
融资失败后,项目方要求退款及取出共管利息,这时资金方总经办的人出面了,以前的口头承诺信誓旦旦、全家赌咒不见了,拖延、不理不踩、踢皮球是他们的拿手好戏,轮番上阵,威胁客户,总之退费用是不可能的,报警打官司他们是死猪不怕开水烫。要取出共管利息可以,骗子会说他们调集资金在账上躺了一个月,要扣违约金,要支付一个月利息或资金调度费。没有办法,我们软磨硬泡好话说尽,还是被强行骗走一个月利息,另外损失经费十几万。并强迫我们签订了终止合同书及不予追究责任协议书。
有的客户被骗了,还至死不渝地认为这是一家正规的放款公司,这线%的年利率骗子们会亏得裤子没得穿的,怎么会放款借钱给你?要知道骗子有时在外骗取老百姓的钱成本都在年利率15%以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